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会简介
大会通知
注册须知
论文集投稿须知
会议纪要
首页 > 中国马铃薯大会
在200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08-04-09 | 发布人:admin | 浏览次数:6932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在美丽的延庆迎来了200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的全国马铃薯产业界的一次盛会。今年又恰逢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马铃薯年,作为我国的重要庆祝活动之一,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从事马铃薯生产推广、科研教学、市场和管理等方面代表六百多名,大家聚集一堂,共商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大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农业部对参加此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和代表,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马铃薯是粮、菜、饲、加工兼用型作物,适应性广、丰产性好、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已成为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各个生态区域都有广泛种植,尤其是已经发展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近530多万hm2,年产量7500t,分别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四分之一。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早在2001年就明确指出:“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把土豆办成大产业。”我部也一直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多次专题研究并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加以推动。2006年,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20079月,我部在甘肃省定西市首次召开了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积极推动马铃薯生产快速稳定发展。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

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这是全国农业系统各级部门当前必须服从的大局。我们要清醒的看到,要在去年高起点、高基数上继续实现粮食生产的更高目标,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着眼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均农产品消费增加、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根据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心、落实政策措施。

从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看,粮食等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库存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近年来粮价持续攀升。各国都在围绕有限的粮食资源开展激烈的争夺,特别是随着原油等资源类产品价格的高涨,有的发达国家为应对能源短缺,大力发展以玉米等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国际能源市场对农产品市场的供求格局冲击明显加大,整个国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将长期高位运行。我国作为世界粮食消费大国,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风险越来越大。

马铃薯作为我国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优势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其耐旱、耐寒和耐贫瘠等特点,在稳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挖掘增产潜力上做文章。马铃薯产业各界人士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影响,把提高马铃薯产量,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作为当前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中央宏观调控两个防止的目标作出贡献。

二、准确把握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铃薯产业一直呈良好发展态势。面积产量稳定增加,已从50年代的60多万hm2发展到现在的530多万hm2,而且利用南方冬闲田进一步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生产布局逐步优化,主产区面积不断扩大,生态优势更加明显,目前全国基本形成三北单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间作区、南方冬作区等四大马铃薯优势区;加工产业蓬勃兴起,全国已建成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加工产品由粗淀粉逐步扩大到精淀粉、变性淀粉、薯片、薯条及全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工比重由1999年的5%提高到目前的15%,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主产区兴建了一大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了一大批马铃薯营销公司、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但客观地说,我国只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还不是马铃薯产业强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三少一低”。

一是脱毒种薯少,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不牢。我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由于种薯带毒,马铃薯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目前,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的脱毒种薯生产操作规程,缺乏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种薯质量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二是专用品种少,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撑不强。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鲜食食用、抗病为主,忽视了加工等专用品种的选育,导致马铃薯品种单一。国内专用薯比例仅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多在70%以上。由于缺乏适合加工全粉及炸片、炸条的马铃薯品种,许多加工企业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市场需求主要靠进口解决。

三是大型企业少,提升产业效益的平台不稳。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虽然有4500家左右,但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只有100家,大多数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特别是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技术水平低,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地区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方式粗放,特别是生产机械化水平落后,农机作业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马铃薯贮藏基本以农户分散贮藏为主,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损耗大,远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与加工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和发展潜力,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推动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装备为支撑,以龙头加工企业为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区域和重点地区,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生产的区域布局,加快脱毒种薯、新品种和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强马铃薯生产、加工、储藏和流通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三、加强马铃薯产业联合和协作,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马铃薯产业要升级转型,关键在于转变发展理念,核心在于创新发展方式,重点在于完善发展机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很好的产业队伍,大家都在构建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的总体感觉是,构建马铃薯产业长效发展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应对重大技术变革的准备还不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希望在座的各位继续加强统筹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加强工作配合,形成共同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合力。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各地要结合自然禀赋、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建立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五大马铃薯优势产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东北优势区重点发展脱毒种薯,并依托市场区位优势发展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华北优势区优先发展种薯和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西北优势区要加快发展淀粉加工专用型和粮菜用马铃薯,努力提高市场流通能力和生产组织化水平;西南优势区突出发展脱毒种薯生产,加快建立西南地区种薯供应基地,降低南方种薯调运成本;南方优势区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丰富和外向型市场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利用冬闲田,扩大鲜食马铃薯生产,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二是着力推进种薯良种化。切实加强马铃薯品种改良、种薯繁育、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特点,强化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选育,建立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加快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步伐。东北区重点选育和推广抗晚疫病的淀粉加工型和鲜食型品种;华北和西北区重点选育和推广抗旱、抗病毒病、抗疮痂病的淀粉加工型、食品加工型和鲜食型品种;西南区重点选育和推广抗晚疫病、抗青枯病、抗病毒病的鲜食和淀粉加工型品种;南方区重点推广抗病毒病的早熟、鲜食和鲜薯出口型品种。在抓好良种选育与推广的同时,要强化种薯检测,完善设施条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种薯的市场监管力度,建立一体化的种薯生产和营销体系。

三是着力推进种植标准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全面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东北区以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为重点,集成示范推广保温促苗、科学合理轮作降低除草剂危害、大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和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华北和西北区以推广覆膜栽培技术为关键,集成示范推广旱作节水保墒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和优质丰产加工专用薯栽培技术;西南区以晚疫病、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为重点,集成示范推广间套作栽培技术、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少免耕栽培技术和小型机械耕作栽培技术;南方区以稻草覆盖少免耕栽培技术为重点,集成示范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四是着力推进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马铃薯专用生产基地,以订单生产的方式,促进企业和薯农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结合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信息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主产区建立全国性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以及县乡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切实搞好市场流通。通过举办马铃薯产销会、展销会的形式,紧密生产和市场的对接,培育知名品牌。扶持马铃薯保鲜、加工、贮藏、流通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促进马铃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五是着力推进合作国际化。我国是世界主要的马铃薯进口国和出口国,在国际交流方面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与贸易合作。在技术方面,主要开展脱毒种薯生产、种薯质量控制、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贸易方面,积极扩大商品薯出口,加强马铃薯生产机械、加工设备等的引进与合作开发。通过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推动马铃薯产业跨越式发展。

最后,预祝2008中国马铃薯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一条: 200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纪要
下一条: 200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贺词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作物学会 copyright©www.chinapotato.org 黑ICP备15003062号-1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50030电话:0451-55190370 0451-55190003
e-mail:potato@mail.neau.edu.cn / china-potat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