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行业专栏
马铃薯专家聚京城共商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2-02-16 | 发布人:admin | 浏览次数:6758
2011年农业部马铃薯生产指导专家组暨产业发展研讨会于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农业部专家组成员和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成员及部分省区代表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汇报了2011年当地马铃薯生产和销售情况、贮藏和加工转化情况、产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12年马铃薯生产和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当地马铃薯生产和销售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专家估计,2011年马铃薯总种植面积较2010年增加450万亩左右。尽管局部地区存在严重干旱问题,但多数地区产量有一定的增加,总产量增加420万吨左右。全国脱毒种薯应用率有一定的提高,各地的应用率从26%(吉林)到75%(甘肃)不等。马铃薯仍以国内销售为主,仅极少量出口。受商品薯集中上市、品种用用途单一、社会资金盲目介入、主产区产量增加、营销机制不健全和媒体宣传负面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北方一季作区出现了季节性滞销的情况,导致了价格的迅速下滑。南方冬作区因上市时间早、西南混作区因上市时间分散,价格波动不大。全国马铃薯地头收购价格从0.3~5.6元/公斤不等,一般价格在0.8-1.2元/公斤,虽然价格比2010年有一定的下降,但总体属正常价格水平。
马铃薯贮藏和加工能力因地区不同差异显著,在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混作区,一般边收边销,基本上没有贮藏;北方一季作区有较大的贮藏能力,一般在收获总量的1/3以上,部分省区达到了50%以上。大规模加工业仍以马铃薯淀粉加工为主(包括精淀粉和粗淀粉),小作坊式加工主要是各种粉丝、粉条和粉皮等,加工总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依然很低;西南混作区加工比例更低,而南方冬作区和中原二作区基本没有加工。
根据2011年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专家们预测2012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不会有显著的下降,总产量可能会超过2011年。其中北方一季作区可能略有减少,主要是社会投机游资可能退出,但由于自然农业生态条件决定了本区域种植马铃薯的土地,很难种植更合适的替代作物;南方冬作区和西南地区的秋、冬马铃薯面积仍会有一定的增加,该地区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专家们认为目前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信息交流不畅,产供销之间脱节;2)大部分地区马铃薯贮藏设施缺乏,市场供应调节能力差;3)马铃薯种薯质量差,缺乏可操作性的种薯质量标准;4)马铃薯加工比例低,加工产品种类少;5)品种结构不合理,适销对路的品种少;6)鲜薯销售仍处于低水平状况,鲜薯分级、包装上市仍未被划入马铃薯加工的范畴。
专家组组长屈冬玉在听取专家们汇报后,高度赞扬马铃薯同仁近年来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马铃薯产、学、研就达到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就今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马铃薯产业,特别是要加强加工和贮藏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二是要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做到节水、节地,保证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市场,探讨全球经济低迷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影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四是要加强舆论引导,促进营销机制稳定,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恐慌。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处吕修涛副处长代表农业部专家指导组协调部门参加了本次总结会。他充分肯定了马铃薯专家组历年来开展了活动丰富多彩,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他强调,今后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用更大的作用。1)制定相关的生产技术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加强生产和技术信息的交流,实时了解作物长势状况,及早制定灾后补救措施;3)充分发挥马铃薯在救灾方面的作用,利用科技手段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4)加强现场指导和农民的培训;5)加强马铃薯产业各部门的交流和合作,特别专家组与产业体系间的合作。
 
 
上一条: 已到头
下一条: 关于召开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五次理事会议的通知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作物学会 copyright©www.chinapotato.org 黑ICP备15003062号-1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50030电话:0451-55190370 0451-55190003
e-mail:potato@mail.neau.edu.cn / china-potato@163.com